Beyond the Void
BYVoid
[转载]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本文简化字版由OpenCC转换

声明:这是一部有版权的书,但由于内容不符合「相关部门」的「相关法规」,无法在中国大陆出版,故作者将其pdf版本散播到网上,以供诸君参阅。

点此下载

##汉字简化得不偿失

——彭小明

目录

序 .....................................................................章诒和 3
1. 实验繁简两体的比萨斜塔........................................... 6
2. 简化字无助于快速认字............................................... 9
3. 简化字无助于提高书写效率...................................... 24
4. 简化字的弊端...........................................................40
5. 汉字简化与共产党、与反右派运动的关系..........................64
6. 汉字简化与扫盲.................................................................83
7. 简化运动是中华民族的宿命.............................................113
8. 识繁用简:恢复官方正体,简化字降格为书写体.............123
9. 简化字与汉字信息处理.................................................... 134
10.「汉字难」说法的由来和发展..........................................145
11.全人类绿色文化意识........................................................158
12.汉字文化圈与汉字复兴....................................................169
13.它山之石:德国的拉丁文教育和德文改革........................187
14.点评与反驳......................................................................201
15.附录:
一.艾伟..........................................................................231
二.胡锦涛、温家宝写繁体字的意义...............................234

##染透猩猩血 风酿楚天秋

—彭小明《汉字简化得不偿失》序

章诒和

老舍1949年后创作了《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女店员》,在这些作品里,分明表现出一种主动寻找「新时代」的自觉性。父亲(章伯钧)在看了他的话剧《西望长安》后,再不读老舍了。十几年后,老舍仍在继续「寻找」,不过,他转换了方向,是向后「寻找」了!向后找什么?他要找回自己,找回自己熟悉的人物,人情,人性。于是,晚年的他写出了经典之作,也是收官之作的《茶馆》。《茶馆》的本质意义,是一个饱经社会沧桑,熟谙人情世故的作家对孩提时代的「文化反刍」。毫不过份地说,《茶馆》挽救了老舍,也成就了老舍。笔写至此,我又不禁联想到京剧名演员程砚秋。1949年前的程老板是想唱什么就唱什么,连唱数月戏码不回头,因为肚子里装著一、二百出戏呢。1949年后,他只能演七出戏,因为上边只许他演七出戏。程砚秋要求上进,入了中共。可在病危时刻,他向党提出的要求是希望能恢复演出《锁麟囊》。这是什么?这也是「文化反刍」—多么深刻的文化现象啊!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体系里,似乎更需要从历史上、理论上、政策上对百年以来的文化问题做出新的反思和归结。

无须点明说穿,我们的文化事业是被政治权力高度掌控、严格监管的。老舍的笔,程砚秋的嘴也不例外。更严重的是,在我们这里一个政党能动用国家力量,来强行贯彻文化政策。文字改革(即汉字简化运动)就是首开先例的一个典型。文字乃文化之根,是历史之本。从一个字的形成与演化,我们得以窥探到华夏千年的历史,人类的发生和生存。红色政权成立了,立即就要改动这个「根」与「本」,而这个改动居然是由一个叫「文字改革委员会」的机构一手包揽。领导人吴玉章不是文字专家,是中共元老。这个机构开了些会议,便形成了「汉字简化方案」文件;很快,「方案」上报了中共中央;很快(时隔三月),第一批汉字简化方案在全国推行。推行的重点就是报纸和学校。当时,民盟中央领导人个个震惊,议论纷纷。如此重大的政策,咋就这样出台了?和中国老百姓商量了吗?和文化教育新闻艺术机构商量了吗?和语言文字的专业人士商量了吗?而后者正是民盟组织之优势所在。父亲对这种独断专行做法和汉字简化方案以及改竖排为横排的版式都极为不满,并到处表达这种不满。

不久,在一次民主人士的聚会上,周恩来见到我的母亲,特意走过去。寒暄几句后即问:「健生,你是懂书法的,你说说,简化字和横排版好不好?」

母亲答:「我不习惯。书法还是繁体字好看。读书也是竖排好看,说不上一目十行,但是我瞥上两眼,一页内容就都能知道个大概了。现在看横排版,我要一行一行看个仔细才行。」周恩来笑笑,点点头。

回到家中,母亲便把与周恩来的简短谈话告诉了我们。

父亲听后,说:「这叫征求意见?」

以上的事发生在1956年。到了1957年反右运动,「汉字简化运动」升格为政治问题,换句话说,对汉字简化的态度就是对中共的政治态度。「染透猩猩血,风酿楚天秋。」章伯钧反对汉字简化的发言,成为他「划右」定性的重要罪状。著名学者、文字学家陈梦家为此而送命。还有许多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职员、机关干部对行政干预汉字简化工作表达了不同意见,而丢掉饭碗,最后家破人亡。彭小明先生的这本书,就是对这段沉重的历史,对这个严重文化事件的系统梳理、解析与归纳。书中有一节,标题为「识繁用简:恢复官方正体,简化字降格为书写体」,对此,我是非常认同的。

最近从与齐白石子女家属吃茶闲谈中,我得知:有人说章诒和是个怨妇,满篇满纸皆是怨。他们概括得真准,说得也好。树砍光了,水断流了,太湖绿(藻)了,老镇古城只剩下经纬度是真的了,怎地不怨?中华传统快灭绝了,怎地不怨?民族文化的根子也拔了,怎地不怨?我想,无怨者定是既得利益者或是干那些断子绝孙事的人!

是的,而今能在文化上守住根的人,已经很少,很少了。我们这个民族还能有文化意识的复苏吗?我是很悲观的。现实的情况是—叫我们的孩子学简化字,练英语,中学语文课本撤掉唐诗宋词、换上金庸陈忠实。课外组织学生去参与「红色经典」(实则是有红色而无经典)的欣赏、学习、游览等大型活动。而潜在的另一种现实情况是—那些政坛老将与新秀,几乎个个都在家里恶补古文,背古诗,哼京戏,拍昆曲,拉胡琴,练繁体字书法,把玩古董,收藏字画。因为谁心里都清楚—政治等级的终极体现是文化等级。于是,各级官员在一番吃喝的同时,也急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

最近,网上看到胡锦涛先生的四幅书法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高瞻远瞩」四字横幅,流传极为广泛。写得好坏还在其次,令大家感兴趣的是,胡先生原本是想依照传统书写的,写成繁体字,而且从右向左;(惜乎将瞩字错成了简体)。无论如何,他还是懂汉字的。

2007年10月27日于北京守愚斋


上次修改时间 2017-03-16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