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Void
BYVoid
中文词汇地区差异比较——#17「以太网」与「乙太网」
本文简化字版由OpenCC转换

#17(左边为大陆用词,右边为台湾用词) 以太网 乙太网

「以太网」或「乙太网」(英文「Ethernet」)是计算机网络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由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提出,并在80年代成为IEEE标准。Ethernet是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实体层)的协议,而且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技术标准。以太网的想法是受到无线电系统中多个节点发送信息的启发产生的。「以太」来自19世纪物理学家提出的「光以太(Luminiferous aether)」的概念,认为「光以太」是光传播的介质。由于无线电是电磁波,与光的本质是相同的,而以太网节点之间必须有电缆或者信道的才能传送信息,所以将通信介质称为「以太」。

「以太说」认为以太是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的物质,真空中处处充满了以太。由于光可以在真空下传播,因此认为以太是光的介质,并据此提出了「以太参考系」。但后来随着理论的发展,爱因斯坦大胆抛弃了以太参考系,建立了以光速不变为基础的狭义相对论,使「以太说」成为了历史。

以太(aether)一词源自希腊语αἰθήρ,是亚里士多德所设想的一种物质。最早的古希腊「四元素说」是由柏拉图提出的,认为世间万物都由水、火、土、气这四种物质构成。亚里士多德在其基础上增加了「以太」,表示「没有物体」或「虚空」,建立了「五元素说」。因此「以太」成了表示虚空物质的抽象概念,后世被物理学家借用产生了「光以太」概念,又被通信工程师借用产生了「以太网」。

「以太网」或「乙太网」均为英文「Ethernet」的音意混合翻译,其中「以太」或「乙太」音译「ether」,「网」意义「net」。按照地域习惯,大陆和港澳常用「以太网」,台湾常用「乙太网」,而「ether」却无论在大陆还是在台湾都被译作「以太」。「以太网」与「乙太网」两种翻译本身并无高下之分,但由于已经有了「以太」这个固定的翻译,因此从辞源的一致性来说「以太网」是更好的翻译,而从区别性和词素提取的难易程度来说,「乙太网」翻译则更加巧妙。


上次修改时间 2017-02-03

相关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