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Void
BYVoid
過去一年的環球旅行

本文寫於2014年,關於我的遊記,請見https://byvoid.com/travel

過去一年來,我去了許多國家,屬於那種以前從來沒有單獨出國門,到一下子去了十幾個國家幾十個城市的人。這個經歷給我帶來的變化遠非之前一個接着一個的實習可比,我的想法相比一年前兩年前三年前,已經有了巨大的改變。

暴走歐洲

翻看窮遊網上我的足跡,不由得感慨。按照時間順序,從2013年7月以來我依次去了德國、捷克、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愛爾蘭、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越南、香港。其中「德國、捷克、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五國我是在13天內跑完的,從法蘭克福出發,分別去了法蘭克福、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羅馬、威尼斯、薩爾茨堡、慕尼黑、海德堡、達姆施塔特共11個城市,最後回到法蘭克福。更厲害的是我之前完全沒有計劃行程,只是買了一張歐洲通用的火車票Eurail Pass,每天到火車站以後再決定下一站去哪,想想真是不可思議。我出發前從在德國留學的朋友那裏借了一個背包、一個睡袋,收拾了幾件衣服就上路了,一路上住了青年旅社、歐式賓館,還睡了火車硬座,甚至露宿火車站,也算是體驗了一把「說走就走的旅行」了。

講給外人聽,都覺得我這個旅行太快,難以靜下心來體驗,但其實我在柏林看了柏林牆、勃蘭登堡門、波茲坦廣場、登上了電視塔、國會大廈,還去查理檢查點蓋了簽證;在布拉格廣場流連了一個黃昏、參觀了布拉格城堡、穿越了摩肩接踵的集市,還乘坐了伏爾塔瓦河上的船;在維也納參拜了音樂家們的雕像、遊歷了哈布斯堡王朝美泉宮,還聽了一場金色大廳的音樂會;在布達佩斯登上了白色的漁人堡、品嚐了美味的牛肉湯,還泡了泡匈牙利式的男女混浴溫泉;在羅馬參觀了雄偉的鬥獸場、萬神殿、君士坦丁凱旋門、進入了最小的國家梵蒂岡,還喫到了小巷中最傳統的意大利比薩;在威尼斯乘坐了水上巴士、迷失在了迷宮般街道中、遊歷了如畫般的彩色島,還品嚐了正宗的意大利海鮮麪;在薩爾茨堡參觀了莫扎特博物館、爬上了山頂城堡,還遇到了音樂之聲拍攝地;在慕尼黑體驗了啤酒花園大牌檔式的德國啤酒加豬排、參觀了以精確而著稱的德意志科學工業博物館,還在市中央英國花園的草坪上和德國人一起曬太陽;在海德堡探祕了學生監獄,還穿越了哲學家小徑……如此衆多體驗,一言難盡,如果親自去嘗試,可比我寫得有意思多了。

羅馬鬥獸場

海德堡

巴黎

愛爾蘭與英國

十三天暴走完之後我飛到了愛爾蘭,一個儘管在旺季遊客也不太多的國家。可能因爲不是申根區,又在島上的緣故吧。我在都柏林劇院中看了凱爾特民族舞蹈「大河之舞」,效果絕非電視上可比,那旋律還留在我頭腦迴響。接着我就到了倫敦,開始了爲期三個月的Facebook實習。倫敦是個國際化大都市,和之前去的歐洲大陸上的小城絕不可相提並論。倫敦光是火車地鐵網絡就是我去過的最發達的地方,無處不通。當然,倫敦的物價也是出了名的貴,坐一次地鐵如果沒有優惠最少要4英鎊,隨便喫點東西幾十英鎊就花出去了。我最喜歡倫敦的一點就是它的West End了,這裏是與美國紐約Broadway齊名的音樂戲劇聖地。我在West End可算是破費了,看了歌劇魅影、悲慘世界、獅子王、澤西男孩、中美國、音樂之聲六場劇,其中歌劇魅影還買了第一排的票看了第二次,花了有幾千塊錢。值得一提的是West End旁邊就是倫敦中國城(又稱唐人街、華埠),所以看劇之前也少不了大喫一頓,花銷更是厲害了。倫敦大致格局是西敏(Westminster)和金融城(City of London)雙中心,各具特色。西敏有白金漢宮、大本鐘、倫敦眼、劇院區,金融城有倫敦塔、倫敦橋和倫敦塔橋,更有西裝革履的「金融精英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要說英國,當然不只有現代化的倫敦,還有歷史深厚的牛津劍橋,以及如畫般的蘇格蘭。我從倫敦坐火車到愛丁堡,花了兩天遊覽了蘇格蘭高地。蘇格蘭高地真的是如人間仙境一般美麗,尤其是坐在從威廉堡到馬萊格的蒸汽火車上,看着窗外湖光山色、體驗霍格沃茨特快列車的感覺。愛丁堡也是一座令人流連忘返的城市,它完全沒有被戰火摧毀,更有中世紀的感覺。

倫敦塔橋

美國

從英國回來以後,我又藉着機會去美國東海岸玩了一次,包括大都市紐約、歷史名稱費城和政治心臟華盛頓。這是我第二次去美國,之前一次是去灣區,也去了紐約。不過這次來美國是自己一個人,而且嘗試了美國的火車和長途巴士。我從紐約坐地鐵到新澤西州紐瓦克,然後換火車到特倫敦,然後再換地鐵到費城,路上紐瓦克和特倫敦都是臭名昭著的治安很差的地方。從費城到華盛頓我坐了灰狗巴士,算是比較便宜的交通工具,車上幾乎都是黑人。相比歐洲,美國的貧富差距更爲顯著,尤其是不同人種之間。在歐洲旅行可以說是很安全,惟一要提防的就是小偷扒手了,而在美國,有時候更多的會感受到生命的威脅。

華盛頓

俄羅斯、越南與香港

回來以後休息兩個月,我又坐不住了。今年1月,我又出發去了俄羅斯遠東城市海參崴。之後又轉戰雲南,一路奔向中越邊境,直抵河內。越南算是我去過的第一個比中國落後的國家,這種感覺從跨越國境線的一刻就感覺到了,坐了290公里10個小時的火車以後,更是不僅感嘆中國高鐵的快捷。當然河內是一個很獨特的城市,我看到了滿街印着偉大領袖胡志明頭像的廣告,以及政治中心巴亭廣場。早上六點鐘排隊跟河內市民一起給胡志明燒香磕頭,算是一種獨特的體驗吧。在下龍灣吉婆島上,我遇到了一個法越混血的小姑娘,令我吃驚的是她會講七國語言,真的是天才。從越南回來以後,我當然趁着不遠,又去了一趟香港。香港不愧是東方之珠,其繁華程度是我去過的最高的城市,有甚於紐約、倫敦。香港是一個非常自由的都市,在這裏可以看到許多內地已經消失或者禁止的東西,如一大片算命的攤位、當街兜售色情電影,甚至還能聞到一些大麻的味道。同時香港具有極高的包容性,無論是粵語、英語還是普通話,到處可以聽得到。我在香港專門住在了號稱亞洲最國際化的地方「重慶大廈」,這裏是印度人的聚集地,塞滿了廉價小旅館,居住環境和港島半山富人區簡直天壤之別。在香港真的是有錢人有有人錢的活法,窮人有窮人的活法,令人印象深刻。

越南下龍灣

旅行的意義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中真諦不親身體驗一下是不好理解的。去了這麼多國家以後,我對世界的認識真的發生了改變,從前覺得遙不可及的地方,我竟然這麼容易就去了,多麼奇怪的一種感覺啊。巴黎在許多人心目中都是一個浪漫的地方,我曾經也這麼覺得,直到我親眼目睹了它的混亂,還被當街搶劫了。從前道聽途說,對「國外」產生了一個抽象的認識,譬如天真的覺得「國外」意味着富裕民主自由,凡是中國不好的地方「國外」一定好。但真的走出國門,纔發現國家和國家之前差別大得很,只有英國、美國、俄羅斯,而沒有「國外」或者「外國」這一個地方。第一次出國到的地方是舊金山,然後以爲舊金山、硅谷就是美國,到了東海岸纔發現原來美國還可以是紐約、費城、華盛頓,到了黑人區纔知道美國不都是華爾街,美國人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有錢。到了歐洲,我纔知道美國不能代表「外國」,恐怕連「西方」也不能代表。

旅行中我還結實了許多有趣的人,譬如一個土耳其人給我講伊斯蘭教教義,和另一個埃及人給我講的就有很大不同。我還認識了一個瑞典的高富帥,高中畢業就在一人獨自旅行,和他聊天發現他對國際政治經濟瞭解令我驚訝,儘管沒去過中國卻對中國政治洞若觀火,瞭解後纔知道原來他爸爸是一個對衝基金經理,投資過很多亞太國家市場。我甚至突然覺得,生命之中有許多事情要做,環遊世界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尤其是不能辜負上天賜予的青春。想想看二十年後,我很難再有機會像現在這樣以最經濟的方式隻身一人穿越歐洲大陸。

恐怕這就是文藝青年們常說的「旅行的意義」吧。


上次修改時間 2017-03-16

相關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