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Void
BYVoid
北方話中的尖團合流

有沒有發現,清華大學的拉丁字母拼寫形式是Tsinghua呢?有沒有發現,在拼音打字的時候,聲母爲j,q,x的字特別多呢?有沒有發現,不少方言中普通話j,q,x的對應讀音最奇怪呢?

北方話中j,q,x的來源

現代普通話中的聲母j,q,x,來自于近代漢語聲母z,c,s和g,k,h。本身j,q,x是從g,k,h(中古見溪群曉匣母)分化出來的三個新的聲母,例如“君”近古音讀作gün,“其”讀作ki,“虛”讀作hü,發展過程中,gi,ki,hi,gü,kü,hü聲母變成了j,q,x。這種現象叫“腭化”(舌面擡高,接近硬腭)。腭化本質上是語音異化現象,分化出的聲母有利於語音更清晰,更精確表意。目前粵語、客家、桂柳官話等方言中,還保留了沒有腭化的讀音,其他大部份地區已經腭化。

此外,現代普通話j,q,x還有一大部份的字是來自于z,c,s(中古精清從心邪母)。例如“箭”近代讀作zian,“千”讀作cian,“迅”讀作sün,和“作”、“此”、“三”的聲母是相同的。現在不少老年人以及很多方言中,還都是這麼念的。近代語音學把zi,ci,si(包括zü,cü,sü,下同)稱作“尖音”,把腭化後的gi,ki,hi(j,q,x)成為“團音”。普通話和臺灣通行的國語中不再區分尖音和團音,但是在戲曲界,如京劇、豫劇、崑曲、川劇、黃梅戲等所有名家都分尖團音,甚至還可以找到分尖團的國歌錄音帶(前cian進zin、前cian進zin、前cian進zin進zin)。

國羅派與尖團合流

尖團音合的最終促成流發生在近代不到一百年內。與gi,ki,hi腭化不同的是,這次合流是人工促成的,是音節的模糊化,是語音發展的退化。尖團合流在近代學術界、教育家曾經有過激烈的爭論,尖團合流的促成主要是國語羅馬字派(簡稱國羅派)主張的結果。近代中國內憂外患,不少有識之士把中國的落後歸咎于漢字,同時也產生了一種“漢語落後論”(其實漢語是很先進的“分析語”,英語正從“屈折語”朝著“分析語”的方向發展)。有人認為,漢語聲母過多,韻母也十分複雜,難以用26個拉丁字母表示,因此應當“削足適履”,國羅派就是其中之一。國羅派主張zi,ci,si與ji,qi,xi不需要區分,一直在不遺餘力地推廣其不分尖團音的“國語羅馬字”,最終促成了尖團合流。

尖團合流的問題可以追溯到清代,滿清統治者入關後,開始學習漢語。但由於滿語只有11個聲母(遠少於《廣韻》39聲母,近古音24聲母,現代普通話21聲母),許多漢語讀音都發不清楚,其中尤以zi,qi,si為甚。因此,滿清旗人習慣於將尖音讀作團音。起初漢族下至文盲,上至文豪,所有百姓都是可以分清楚尖團音的,但後來有一些讀書人爲了迎合官場上滿人的習慣,故意不分尖團音。久而久之,中國北方逐漸出現了少數不分尖團音的漢人,其中犬儒居多。後來由於滿人對漢語學習的深入,發現尖音對應了《廣韻》“精”、“清”、“從”、“心”、“邪”聲母,團音對應了“見”、“溪”、“群”、“曉”、“匣”聲母,因此滿人也開始糾正讀音。乾隆年間朝廷還專門撰寫了《圓音正考》來糾正尖團合流的錯誤,合流的尖團開始慢慢重新分化。

民國初年,國民政府制定了區分尖團的“國音”(後被稱為“老國音”)。一九二三年,國羅派開始興風作浪,違背語音事實地制定了“國語羅馬字”,粗暴的合併了尖團音,砍掉了iai韻母,並開始大肆推廣。國語羅馬字的推廣不得人心,一九三二年,瞿秋白主持制定推行了區分尖團音的“北方話拉丁化拼音方案”,簡稱“北拉”。由於北拉派與國羅派主張不和,因此遭到以黎錦熙為首的尖團合流頑固派的嚴酷鎮壓。使用北拉注音者被冠以“反政府”拘禁。

新中國成立後,“北拉”得到毛澤東的支持,終於走上前臺。黎錦熙不甘屈從,仍然竭力製造尖團合流,因此否定北拉,要求新的方案出臺。以吳玉章爲首的拼音方案委員會先後四次提出了分尖團的拼音方案《漢語拼音方案(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都遭到黎錦熙的抵制而失敗。一九五五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通過了和“北拉”基本相同的《中文拼音文字(拉丁字母式)草案初稿》。頑固派首腦黎錦熙不甘心自己的失敗,串聯語言所長羅常培以語言研究所的名義搞了個“通信調查尖團音”,讓縣教局找縣駐地師範學校的一個教師或學生(一個人代表一個縣)區分尖團音。調查的統計資料是,分尖團的方言占 20.3%,不分尖團的方言占79.7%。這是黎錦熙預想的結果,因為接受調查的師範生,一方面已經接受了不分尖團的新國音,難以整齊區分了;另一方面,即使能區分,表上又沒寫明按方言,學生就像考試一樣,生怕填錯了,只好以黎氏字典上的標音填表。這樣就必然會得到不分尖團的方言占多數的結果。因此在黎錦熙的操縱下,“理所當然”地通過了不區分尖團音的《漢語拼音方案》。至此,尖團音完全合流,多數數人已經不能整齊區分所有尖團音。

尖團合流的後果

尖團音是漢語語言數千年發展的瑰寶,是漢族和漢字文化圈普通人民和知識階層的共同語音。美國語言學家Jerry Norman曾經嘲笑尖團合流的《漢語拼音方案》是“懒惰的方案”。語言學界普遍認為,一個語言增加新的語音是非常苦難的。語音就像“不可再生資源”,合流容易分化難,尖團合流就等於我們扔掉了寶貴的語音資源。尖團合流以後,漢語音節數量減少,導致音譯不夠準確,遠沒有用粵語等方言音譯讀音接近。同時舊時一些音譯會發生變味(例如Spain西班牙)。

尖團音合流以後,增加了多數人學習普通話的難度,因為這個不去分尖團“普通話”,甚至已經和北京話有了顯著區別,和南方各個方言區別更甚。老年人,尤其是沒有受過教育的婦女,尤其能區分尖團。現代年輕人說話不分尖團,與老年人交談時有聽不懂,更加深了老一輩與年輕一輩的代溝。尖團合流割裂了以漢語爲載體的文化藝術形式,尤其是嚴格區分尖團的京劇。本來現代愛聽京劇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再加上尖團合流導致的“聽不懂”,更使京劇藝術雪上加霜。

尖團合流使音節區分度減少,導致本可以直接從讀音聽出來的兩個字現在分不清。如“劍jian”和“箭zian”,“希xi”和“西si”,“近jin”和“進zin”,“郡jün”和“俊zün”,“宣süan”和“喧xüan”,“九jiu”和“酒ziu”,“結jie”和“節zie”(“節點”“結點”)等等。與音節減少相伴的就是同音字的增多,尤其體現在用漢語拼音打字的時候,j,q,x爲聲母的字特別多,即使是搜狗拼音、Google拼音這樣的高智能輸入法,也經常會在j,q,x的詞彙上組詞出錯。

附:被合併的團音iai韻母

iai韻母原本是老國音中的一個韻目,不少形聲字都以此爲聲旁。國羅派認為“拉丁語中沒有iai這個古怪的韻母,寫成iai不符合拼寫規則”,因此要刪除iai韻母。下為部份iai韻母的字,這些字都是團音,即古音聲母爲g,k,h。

jiai 皆介界街 qiai 楷揩锴 xiai 蟹鞋骇谐

可以看出,皆、楷、锴、谐本為同韻字(iai),現在卻變成了聲母韻母均不相同的字,打破了聲旁字族的嚴謹性,需要單獨記憶。另外,“街”字在很多方言中念作jiai或giai或gai,唯獨普通話變成了不倫不類的jie,“鞋”字也同理(四川話說hai)。

BYVoid原創 於 2010年1月6日

2011年8月8日校訂


上次修改時間 2017-05-22

相關日誌